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

华为汽车阿尔特,华为汽车阿维塔供货商

tamoadmin 2024-06-17 人已围观

简介撰文 | 陈昊、于杰出品|汽车产经无论华为正在做什么,大家似乎总是更关心华为有没有夺走车企的灵魂?或者,华为是不是又要造车了?11月15日,阿维塔11首发亮相后的专访中,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COO王军说,“说白了我们只是提供一些部件。”有意思的是,相比外界对车企灵魂的担忧,王军说,上汽不仅一直和华为有合作,而且双方都认为是媒体误读了“灵魂论”。与此同时,也没有合作车企对华为的全栈商业模式,以及“H

华为汽车阿尔特,华为汽车阿维塔供货商

撰文 | 陈昊、于杰出品|汽车产经

无论华为正在做什么,大家似乎总是更关心华为有没有夺走车企的灵魂?或者,华为是不是又要造车了?

11月15日,阿维塔11首发亮相后的专访中,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COO王军说,“说白了我们只是提供一些部件。”

有意思的是,相比外界对车企灵魂的担忧,王军说,上汽不仅一直和华为有合作,而且双方都认为是媒体误读了“灵魂论”。

与此同时,也没有合作车企对华为的全栈商业模式,以及“HI”标识挂到车尾这件事表示异议和排斥。

事实上,自从2019年上海车展华为高调宣布进军汽车行业,两年多来,华为“没日没夜地“在与合作伙伴的切磋中经受”历练“,并清晰地形成了两个定位——“帮车企造好车”和“帮车企卖好车”。

几天前在阿维塔11上,华为展示了Huawei Inside全栈商业模式的最新成果。

王军对这个阶段性成果是满意的,并且评价它“肯定是国内领先的”。

Huawei Inside的能力

“跟长安合作的时候,当时我们正好希望做一个平台。这个平台能够面向未来的软件定义汽车不断的迭代。不但软件,而且硬件都能够是构建一个持续迭代的能力。”

王军说,在与长安阿维塔合作的Huawei Inside模式中,应用了华为智能车的全栈能力。其中的核心,是一个叫做iDVP的智能汽车数字平台。

从官宣信息看,iDVP拥有软件可迭代,硬件即插即用,缩短车型研发周期的能力。

王军说,iDVP相当于一个底层的“大软件操作系统”,除了可持续迭代演进,它更大的能力在于打通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智能车控这三个控制域。

“我们做了各个域(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自身的操作系统,在这个操作系统之上,我们又做了一个打通三个域之间的操作系统。”

王军说,目前国内还没有哪家能像华为一样做到这一点。所以,在智能车技术领域,华为目前肯定是领先的。

除了iDVP,Huawei Inside“全栈套餐”还包括自动驾驶计算平台、智能座舱平台、雷达、BMS电池热管理系统等等。

而且,对于“全栈”能力的定义,王军在采访中造了一连串反问句。

“算法大家都在做,但算力平台有几家可以做?”

“芯片有几家可以做?”“芯片上运行的操作系统有几家可以做?”

“有些还需要高精地图,有几家?”

“要做好自动驾驶,你要有传感器,有几家能做传感器?特别是做激光雷达。能把激光雷达的性能指标做下来的有几家?”

“真正做全栈的,你可以算算全世界有几家。”

合作中没有“灵魂躯干”的顾虑,

但“我肯定要提意见”

“后来我跟包括陈虹董事长在内的上汽很多人聊过。其实双方,包括跟我们领导也汇报过,大家的感觉就是媒体误读。”

关于今年6月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的“灵魂论”,王军说,并没有影响到华为与车企的合作。也没有合作车企对车上使用“HI”的标识提出异议,或产生排斥。

因为王军认为,华为就是一个部件供应商的角色。而车企要打造差异化的能力,来自于其他几个方面。

“差异性的东西核心就是品牌,第二它的造型,第三整车厂基础的造车能力,第四你供应链,然后你整体的一个销售的能力,这是个端到端的能力。我们说白了只是提供了一些部件。”

王军举例说:阿维塔11是一款SUV,而极狐阿尔法S是一款轿车,华为的激光雷达就要根据这两款车的造型,分别去改变结构件做不同的匹配。

据了解,阿维塔还因为做激光雷达的匹配改进,而比原定计划延迟了很长时间。

华为车BU正式成立是在2019年,至今两年多时间与车企的合作感受如何?采访中,王军用“历练”两个字做了总结。

“整个过程对华为来说是个历练,因为我们原先确实不懂车,但是通过跟这些车企的合作,对华为公司也是一个在车领域的经验的积累,真的是帮助非常大。”

另一方面,王军说,华为在ICT领域的一些理念跟未来汽车的发展理念很接近,也很能够促进合作车企的成长。

对于两年来合作的成果,王军认为是满意的。因为“无论是HI模式,还是华为智选模式,真的是摆脱了传统的供应商模式。”

如果说传统的汽车供应商提供的是标准件,那么在智能汽车时代,要结合每辆车的性能、配置、空间,做出各种各样的定制件。

王军说,“华为公司这么高成本的人力投入,要为每一个件去定制化,如果最后车卖不好,我的投入全是打水漂,所以我肯定要提意见。”

所以,Huwei Inside的重点不仅是全栈,还有双方深入的,类似定制化的合作。

而如此深度合作,也是Huwei Inside模式只选择国内三家合作伙伴的原因。因为“投入太大”,“做不过来”。

“板凳要能坐10年冷”

“国内的汽车产业链非常不完善,车载产业链更是非常难构建的。我们希望华为进入这个赛道之后,能够贡献我们在产业链里的贡献。”

王军说,相比手机产业链,汽车产业链不仅复杂得多,而且车规级产品的know how非常深,另外,国内汽车产业链也有待完善。这些现状也是华为的机会所在。

华为的汽车相关业务分两大板块:一个是供应商角色,也就是王军负责的智能车BU业务;另一个是借助华为的渠道,帮车企卖车。隶属于华为消费者BG。

其中,智能车BU的业务定位又可以理解为两块:一是Huawei Inside全栈商业模式,另一个是作为tier1或tier2的传统供应商商业模式。

目前,作为tier1、tier2,华为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智能车云、传感器、甚至热管理系统等等均有来自国内、国外的定点合作伙伴(10到70个不等)。

而采访中被频繁问及的,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全栈深入合作的车企最少,除了国内的长安、北汽、广汽三家,还有一家国外车企。为什么仅有4家?

王军说,“因为自动驾驶投入非常大,现在我(自动驾驶)有一千多研发人员,真的可以说没日没夜的干。”

除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王军认为自动驾驶也“绝对是个长跑”,未来能真正存活下来的不多。

“不是板凳能做10年冷的公司,我不觉得能真正做出一个好的产品。就像我们老板说的,做这个行业不是蒸馒头,kua一锅就出来了。它需要长期的战略耐心。”

写在最后

谁是躯体?谁是灵魂?谁是竞争者?谁是伙伴?

智能汽车巨浪下,大家争先恐后奔向潮头的同时,在努力界定自己的角色,同时,辨别其他玩家的角色。

但角色最有争议的,可能就是华为了。

其实相比造车,或许在空白较多的供应链上深耕才是更难的事。

有人说,华为给人的感觉一直是高调的,雄心勃勃的。采访中,王军不否认“雄心勃勃”。

但为了探索出一条适合智能汽车的合作模式,华为两年多来在与车企谦虚谨慎的合作中遭受的磨练也并不少。

最终华为能不能将自己打磨成一把所向披靡的利剑,成长为中国的”博世“,只能等时间揭晓答案。

或者,你还是觉得华为会造车吗?

当任正非宣布华为5年内不造车时,看似是给了赛力斯的实际控制人张兴海一个暂时的定心丸,其实更像是一个提醒。

从目前来看,科技企业造车的事业尚未真正意义上的成熟,尚未有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巨头宣布正式进军整车制造行业,华为不想当出头鸟的思路完全可以理解。

但不能排除的是,5年时间或许是华为为造车继续做准备,华为的名号已经打响,无论是华为问界还是华为问路,不过是品牌后面换个后缀,换个代工企业而已。

到目前为止,赛力斯全国的渠道大约75%以上依靠华为,对外宣传的口径也以华为为主,在不知情的民众看来,这就是一个华为的汽车品牌。

只是,华为智选模式即将加入了北汽、奇瑞和江淮,赛力斯不再是唯一的对象,华为的姿态应该也有所变化。

届时,赛力斯将如何自处,是回归东风小康渠道体系,还是重新打造自己的销售渠道?

问界汽车到底是谁的

在上一轮燃油车竞争当中边缘化的品牌,无论是自主还是合资,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结果,除了破产倒闭的,就只能选择沦为代工厂。

曾经风光过的力帆汽车、江淮汽车、海马汽车,如今也沦为新势力的代工厂。

在向新能源转型的问题上,没有哪家传统企业可以自己单独实现转型,但是在选择与科技企业合作的问题上,传统企业也显得颇为谨慎。

目前,华为对外有三种合作模式,一是传统零部件供应商模式,为车企供应智能化零部件;二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Huawei Intelligent Automotive Solution)即HI模式;三是智选模式,也就是前两个模式基础上,在产品设计、营销、销售渠道等方面全面参与。

HI模式主要是北汽极狐、广汽埃安和长安阿维塔,根据第三方销量统计数据显示,北汽极狐2022年销量只有9828辆,今年第一季度销量只有833辆;长安阿维塔上市3个月,累计销量5654辆。

3月27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宣布,由于各方资源的调配等原因,控股子公司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H8 项目,由与华为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这意味着,广汽集团退出了华为的HI模式。

在2021年的上汽集团股东大会上,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就曾表示:“上汽不能接受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否则它就成了灵魂,上汽就成了躯体,上汽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里。”

当然,上汽一直是与阿里系合作,因此他们拒绝华为十分正常。

华为年报数据显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2022年的收入为20.77亿元,在华为总营收中仅占比0.32%。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并非华为不造车,但是从眼下来看,华为单干的成本相对较高,合作模式目前的表现又不太亮眼。关键是,问界汽车本质上还是属于赛力斯发布的品牌。

相对华为整体而言,与汽车行业合作的收入并不突出,但是一旦绑定在一起,发生任何状况时,损害的就是华为的品牌形象。

这次华为重申的不造车,特别强调的不能露出“HUAWEI”标识,指的正是目前唯一使用过“HUAWEI”商标的问界汽车,也就是张兴海的赛力斯汽车。

赛力斯持续亏损

华为叫停HUAWEI问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或许是问界汽车不赚钱。

1月30日赛力斯发布公告,公司预计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35亿元到350亿元,同比上升100.38%和109.36%,公司预计2022年净亏损35亿元-39.5亿元。

根据赛力斯(更名前为小康股份)2016年-2022年财报,从2018年归母扣非净利润首次出现亏损至今,赛力斯连续五年来归母扣非净利润亏损累计最高达104.48亿元(2022年归母扣非净利润亏损以43亿元计算)。

其净利润也从2020年出现亏损,至今持续了三年,累计净亏损最高大约75.03亿元。

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询问是否意味着华为将拿走利润大头,赛力斯董秘回应称:问界系列车型产品销售全部计入赛力斯营业收入。

假如符合客观事实,那么赛力斯产生大幅亏损,华为应该也有一定程度的损失。

作为华为智选模式的第一个玩家,赛力斯受到了华为特别的照顾。经过数次改名,以及华为智选精致的外包装下,最终以“AITO汽车(问界汽车)”的形象,摇身一变,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后起之秀。

在华为尚未全部接入赛力斯之前,赛力斯首款车型SF5,2019年11月发布,到2021年4月,赛力斯与华为合作之后,将赛力斯后电机换成华为出品,便推出了赛力斯华为智选SF5,2021年12月,由华为主导的AITO品牌发布,同时问界M5发布,2022年1月,就曝出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变相停产。

赛力斯的门店全部换成AITO,赛力斯华为智选SF5不再接受预定,虽然彼时,华为与赛力斯双方都没有直接回应这个问题,但是此后,赛力斯SF5再也没有出现过,相关网站上依然停留在2021款之上。

如果是传统车企,一款产品从研发到量产,周期一般都会在几年时间,但自从科技企业跨界而来之后,越来越多车企学到了任正非的“科技以换壳为本”的精髓。

很明显,赛力斯要专心跟随华为。

此后,华为开始全面主导赛力斯的对外宣传工作,翻看AITO汽车4月1日以前的官微内容,华为或HUAWEI的字样比比皆是。

今年3月8日,名为华为终端的微博账号,直接发布了有“HUAWEI问界汽车”的宣传内容,并主动@问界汽车官微与之互动。

此举让业界一度认为,这是华为公开宣布了问界汽车的合法身份。

也让不少消费者进一步产生错觉,问界汽车就是华为旗下的产品。

当然,“答案”已经由任正非亲自回答了。

科技以换壳为本

AITO汽车还是问界汽车,前面不会加HUAWEI的字样,至于消费者如何理解,那是消费者的问题。

对于一直全力靠拢华为的小康而言,这几乎是登顶迈向成功的临门一脚,毕竟此前凭借华为的支持,小康股份(后更名赛力斯)成功的从微面、微卡都不算主流的商用车企业,转型成为如今新能源二线阵营当中,消费者还能略知一二的品牌。

问界汽车能够有今天的表现,全部拜华为所赐。

任正非叫停问界使用华为标识之后,张兴海向赛力斯全体员工发布的一封内部信中表示,将坚持以软件定义汽车,还将继续加强与华为合作。

此番言论透露了多重含义,赛力斯没有软件实力(其实硬件也不强),面对华为的强势,赛力斯只能笑脸相迎,华为对赛力斯拥有明显的主动权。

事实上,这也是传统车企一直抵制科技企业深度合作的原因之一。

树立品牌最忌讳的局面之一就是“名不正”或者说来路不正,前车之鉴的宝沃汽车,即便拥有百年品牌历史加持,拥有非常高的行业起步位置,最终也因为缺乏核心竞争力,最终落得破产的下场。

小康股份从2016年开始发力赛力斯项目,发展思路也是缺乏长远规划,换个马甲再卖的思路,在如今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多少有些赌的成分。

赌的就是消费者不知情,赌的就是消费者误以为,这是华为的产品。

有分析人士评价指出,赛力斯的商业逻辑就是狐假虎威,让远观的消费者产生一系列的误解。

从摩托车减震器弹簧发迹,到当年与东风汽车合资,再到如今深度合作华为,张兴海深谙“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道理。

3月30日,赛力斯集团旗下重庆赛力斯蓝电汽车有限公司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品牌——蓝电,同时,蓝电品牌首款车型蓝电E5正式上市。

业界有评论指出,蓝电E5似曾相识,很像风光580的换壳版本,两车在结构和内饰布局等方面都极为相似,包括此前赛力斯SF5也被提出过相似的质疑。

技术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小康股份此前除了<a class="baikekeyl" href="ht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依点资讯,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文章标签: # 华为 # 汽车 # 赛力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