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使用指南 使用指南

福特汽车公司外部环境分析,福特汽车公司swot分析

tamoadmin 2024-05-24 人已围观

简介1.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品牌的SWOT分析2.1.亨利?福特成功和失败之处在什么地方,试用学过的管理学理论分析。 2.从亨利?福特的故事中3.吉利收购沃尔沃的SWOT分析4.个人与团队管理案例题(2)福特汽车公司鲜明地证明了一个大公司如何向许多个战略方向出击。一、通过集中生产单一产品的早期发展战略在早期,福特公司的发展是通过不断改进它的单一产品—轿车。在1908年制造的T型轿车比以前所有的车型有相当

1.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品牌的SWOT分析

2.1.亨利?福特成功和失败之处在什么地方,试用学过的管理学理论分析。 2.从亨利?福特的故事中

3.吉利收购沃尔沃的SWOT分析

4.个人与团队管理案例题(2)

福特汽车公司外部环境分析,福特汽车公司swot分析

福特汽车公司鲜明地证明了一个大公司如何向许多个战略方向出击。

一、通过集中生产单一产品的早期发展战略

在早期,福特公司的发展是通过不断改进它的单一产品—轿车。在1908年制造的T型轿车比以前所有的车型有相当大的改进。在它生产的第一年,就销售了10000多辆。1927年,T型轿车开始将市场丢给了它的竞争对手。福特公司又推出了A型轿车,该型车流行了几种车体款式和富于变化的颜色。当A型轿车开始失去市场、输给它的竞争对手的时候,1932年,福特汽车公司又推出了V-8型汽车。6年后,在1938年,Mercury型车成为福特汽车公司发展中档汽车市场的突破口。

福特汽车公司也通过扩大地区范围进行发展。在1904年,它进入加拿大市场的举动就证明了这一点。也是在它的发展早期,福特公司采用了同心多样化战略,在1917年,开始生产卡车和拖拉机,并且在1922年,收购了林肯汽车公司。

二、纵向一体化战略

福特汽车公司的多样化生产集团是后向一体化战略的杰出实例。下面介绍福特公司在这一集团中几个部门的作用。

1.塑料生产部门——供应福特公司百分之三十的塑料需求量和百分之五十的乙烯需求量。

2.福特玻璃生产部门——供给福特北美公司的轿车和卡车所需的全部玻璃,同时也向其它汽车制造商供应玻璃。这个部门也是建筑业、特种玻璃、制镜业和汽车售后市场的主要供应商。

3.电工和燃油处理部门——为福特汽车供应点火器、交流发电机、小型电机、燃油输送器和其它部件。

三、福特新荷兰有限公司——同心多样化战略

在1917年,福特公司通过生产拖拉机开始了同心多样化战略。福特新荷兰有限公司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拖拉机和农用设备制造商之一,它于1978年1月1日成立。福特新荷兰有限公司是由福特公司的拖拉机业务和新荷兰有限公司联合而组成的,后者是从Sperry公司收购来的农用设备制造商。

福特新荷兰有限公司随后兼并了万能设备有限公司,它是北美最大的四轮驱动拖拉机制造商。这两项交易是福特公司通过收购实行它同心多样化战略的最好例证。

四、金融服务集团——跨行业的复合多样化战略

福特汽车信贷公司的成立,是向经销商和零售汽车顾客提供贷款。这可以说是实行同心多样化战略。

不过,在20世纪80年代,福特公司利用这个部门积极从事复合多样化经营。在1985年它收购了国家第一金融有限公司,后者是北美第二大储蓄和贷款组织。在1987年后期,它收购了美国租赁公司,它涉及企业和商业设备融资、杠杆租赁融资、商业车队租赁、运输设备、公司融资和不动产融资。

五、其它跨行业的复合多样化战略

福特汽车土地开发有限公司是一个经营多样化产品的部门,也是跨行业多种经营的典型实例。到1920年,这个部门围绕着密歇根福特世界总部建立了59个商用建筑。由这个部门所拥有和由它管理的设施及土地的市场价值估计有十多亿美元。

六、调整战略

在它的发展历史上,福特公司曾经被迫实行了几次调整战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福特公司以每月几百万美元的速度亏损。亨利·福特二世重组了公司并实行分权制,这使公司迅速恢复了元气。也许被许多美国公司采用的最富戏剧性的调整战略是由福特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所完成的。从1979年到1982年,福特公司的利润专职损额达5.11亿美元。销售额由1978年的420亿美元下降到1981年的380亿美元。不必说,福特公司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亏损的原因之一是激烈的国际竞争。也许更重要的是,许多亏损的原因是福特公司运营的方式。新车的款式看起来像许多年前一样;在部门之间(如设计与工程)很少沟通;管理层所做的管理公司员工的工作很不如意;很少向上级部门传达情况等。

福特公司的管理层做了些什么来转变这种情况呢?首先,他们显著地减少了运营成本。在1979年到1983年期间,从运营支出中就节省了4.5亿美元。其次,质量成为头等大事。管理层也改变了福特公司设计小汽车的程序。以前,每一个工作单位是独立工作的。现在,设计、工程、装配等部门都在这个过程中一起协调工作。不过,福特公司实行的最重要的改变是一种新的企业文化。从首席执行官Philip Caldwell和总裁Donald Petersen开始,改变了公司的优先次序。一种新型管理风格建立起来了,该种管理风格强调联合行动和在工作中所有雇员向着共同的目标的参与。在福特公司,人们建立起了更加密切的关系,并且更加强调雇员、经销商、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呈现了一种新的集体工作精神。

七、放弃战略

多年来,福特公司不得不不情愿地放弃它的某些经营单位。例如,在1989年10月,福特公司和一伙投资商签署了卖掉它Rouge钢铁公司谅解备忘录。福特之所以卖掉这家公司是因为它不想支付实现其现代化的成本。估计在其实现现代化的几年中,每年的现代化费用1亿美元。福特公司做出的其它放弃决策包括:在1987年和1986年,分别把化工业务和漆料业务卖给了杜邦公司。

八、收购和合资经营战略

1989年11月2日,福特公司以25亿美元收购了美洲豹私人有限公司,以作为消除它在汽车市场上的一个弱点的手段:即产品缺乏在豪华轿车市场上的竞争。豪华类别的一些竞争轿车有丰田公司的凌志LS400,本田阿库拉·传奇和宝马三个系列。在1989年,豪华轿车的需求是250亿美元,预测到1994年能增长到400亿美元,这个增长速度比整个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要大得多。福特公司把美洲豹轿车看作是进入美国和欧洲豪华轿车市场的机遇。

福特公司也采用了合资经营的战略——具有较重大意义的两项合资经营是和马自达及日产公司实现的。福特公司和马自达公司一起合作生产五种汽车。例如,在马自达生产车间生产的Probe汽车,外部和内部的设计由福特公司进行,细节性的工程技术由马自达公司完成。

日产公司和福特公司正在合作开发前轮驱动的微型货车,福特公司将在俄亥俄州的卡车厂制造该车,并将由两个公司销售。在澳大利亚,福特公司的Maverick汽车是日产四轮驱动车Patrol的一种车款,它由福特公司的经销商销售,而日产公司经销商销售福特公司的Falcon客货两用车和运货车。

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福特公司采用了战略的组合。显而易见,公司采用了很多战略。不过,在这战略实例亦说明了许多战略的选择。

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品牌的SWOT分析

福特汽车公司对其内部环境进行了积极的变革,公司的内部条件分析帮助其确立了内部许多方面的优势和劣势。比如:

(1)财务状况方面,福特汽车公司通过较低数量的存货和准时化生产来运作,确保了持续增长;现金、可上市证券以及运营资本的降低也对公司的持续发展帮助很大;通过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安全的股利分配,是其免受股息下滑的威胁。

(2)产品地位方面,福特注重式样和质量方面的领先。

(3)市场营销能力方面,福特明智地求助于广告代理商等提高竞争力;之后福特创造性地运用了超级经销商,淡化了品牌形象。

(4)设施及设备状况方面,投入必要的资金进行建厂,设施的先进使得人员需求减少,并以更低的库存和更准时的生产来利用设施和设备;还用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红外线和超声波来辅助生产。

(5)组织文化方面,如今的福特和过去一样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并及时形成新的企业文件,鼓励职工参与管理和接受终生教育。

1.亨利?福特成功和失败之处在什么地方,试用学过的管理学理论分析。 2.从亨利?福特的故事中

吉利收购沃尔沃SWOT分析

优势(S):

1、国有银行和政府的资金支持

据了解,包括中国银行在内的国有银行,及其牵头成立的财团,早已承诺为李书福提供至少10亿美元的贷款。浙江、北京乃至天津等争夺VOLVO国产项目的地方政府,预计也将为李书福提供至少5亿美元“炮弹”。

2、吉利自身在香港上市,拥有较强的造血功能

去年高盛入主已经为吉利带来3.3亿美元的资金。同时,瑞典和比利时政府也为吉利在当地的低息贷款提供担保。

3、买到100%股权与知识产权

吉利集团将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这是中国汽车业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海外汽车收购案,也是中国车企首次收购国际高端汽车品牌。

福特11年前以64.5亿美元的价格购入沃尔沃,去年因金融危机袭击,福特决定出售沃尔沃筹措现金,并专注于福特母品牌发展。据了解,在签约最后关头,双方就成交价格进行了激烈的谈判,业内此前预期成交价是20亿美元。最终成交价格仅相当于福特当年买入价的1/3,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吉利买得比较划算。此协议还有待监管部门的审批。

4、总部留在瑞典,在华将建新厂

除了股权收购,协议还涉及了沃尔沃轿车、吉利集团和福特汽车三方之间在知识产权、零部件供应和研发方面达成的重要条款。双方称,这些协议保证了沃尔沃轿车的独立运营、继续执行既有的商业计划以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此交易的组成部分,吉利集团将继续保持沃尔沃与其员工、工会、供应商、经销商,特别是与用户建立的良好关系。交易完成后,沃尔沃轿车的总部仍然设在瑞典哥德堡。在新的董事会指导下,沃尔沃轿车的管理团队将全权负责沃尔沃轿车的日常运营,拓展在全球100多个市场的业务,并推动沃尔沃轿车在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的发展。

吉利集团将保留沃尔沃轿车在瑞典和比利时现有的工厂,同时也将适时在中国建设新的工厂,使得生产更贴近中国市场。据记者了解,吉利目前正考虑将沃尔沃在中国的新工厂设在北京或天津。

5、依赖中国市场拟两年扭亏

李书福承诺,作为新股东,吉利将继续巩固和加强沃尔沃在安全、环保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不会改变沃尔沃的品质。"这个著名的瑞典豪华汽车品牌将继续保持其安全、高品质、环保以及现代北欧设计的核心价值。"

劣势(W):

1、管理经验有限

在吉利宁波基地,汽车生产还处在初级阶段,与福特的生产线相比,两者确实不是一个数量级。

2、人才战略实力有限

我们不否认吉利有不少人才,但吉利面对一个著名品牌,究竟有多少知晓汽车战略和运营汽车产销策略的将才帅才,就值得思考了。因此,有识之士提出,当务之急是收购人才,收购某些单项技术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好时机,而不是去急于收购国外的汽车品牌。因为,沃尔沃的资产和品牌结构很复杂,就是吉利买下了沃尔沃,是不是能够消化得了?

3、吉利与沃尔沃品牌悬殊太大

早时的“歧视”会带来收购后的更多“歧视”。谁都知道,吉利的自主品牌所谓的一花独秀,也只是停留在我们的媒体宣传上,就是在国内的大中城市,购买吉利的人并不多,遇到的歧视不在少数。吉利的口号也是“造中国人能买得起的好车”。既是买得起,就注定了它低端车的定位。那么真要和沃尔沃结合,一经转变,不知吉利能不能承受得起。

机遇(O):

1、国内汽车行业正在回暖

2、中国汽车行业需要注入新的血液

3、汽车行业消费者需求潜力巨大

威胁(T):

1、金融危机仍给全球汽车行业带来巨大冲击

2、消费者对进口车具有偏好倾向

3、收购后的整合问题不容忽视

我的观点:

日前,关于备受争议的吉利收购沃尔沃问题终于在吉利成功收购后落下帷幕。其实无论吉利收购沃尔沃是否是正确的选择,我认为,在事情已成定案的今天,我们应该关注的已不再是正确与否的问题,而是,吉利怎么去实现“沃尔沃为我所用”、怎么用沃尔沃的技术去提升自主汽车在本土市场的竞争力?吉利将给沃尔沃这样一个高端品牌带来怎样的变革,沃尔沃能否在保持高品质的同时卖出“亲民价”?

吉利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会使收购沃尔沃达到预期的成效。总之,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如能成功加以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对吉利,乃至整个中国汽车行业,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SWOT分析

一,失败之处

1.没有及时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和实际需求,与市场脱轨

商品是由市场来决定的,市场需求量的大小决定了商品的生产量,当商品不再满足人们的需求时,就应该及时通过了解市场调查调整自己的商品,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提高,经济发展迅速,对于汽车的要求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出行工具,而是更方便舒适的享受用品。福特起初成功的原因是在于其决策适应了市场的需求,因为当时其把昂贵的车成功的降低价格,使汽车能够开进普通百姓家。但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也是令人感到很可惜的,因为同样是市场因素,是福特失败了。福特只生产单一的黑色汽车,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为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门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相比之,同时期的通用汽车就做得比较好。其旗下有多种品牌的车,且颜色多,价格实惠,因此颇受大众的喜爱。也因此,通用超过了福特,取得胜利。 福特忽视了消费者的心理。也就是说,再买东西的时候,我们都希望自己所买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或者说可以体现自我特点的,就像买衣服一样,我们都不希望自己买的衣服和他人的一样,至少周围很少有人穿。但是福特的车都是千篇一律的,虽然说有福特的特点,但是却彰显不出消费者个性,自己的车满街都是,想想有谁能够长期的接受,有了不一样的选择,当然就会义不容辞的丢掉福特,而另选他物。虽然说福特公司一直坚守着亨利.福特先生开创的企业理念:“消费者是我们工作的中心所在。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时刻想着我们的消费者,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但是福特公司却没有紧随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不注重开发新的消费市场,在别的公司都开始生产各种颜色的汽车以迎合消费者口味时,福特公司仍然坚持着生产黑色汽车,以保持自己的特色.有特色当然是好事,而对一个以赢利为目的的公司来说,占领市场才是王道.要知道自古以来没有被企业抛弃的消费者,只有被消费者遗忘的企业。没有面向市场,就不能及时获取消费者的需求动向。一个好的决策最最重要的是决策者带利益,而在销售方面最重要的就是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才能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更多消费者的需要的商品,所以一般也不会产生滞售的问题了,只有商品卖出去之后才能产生利润,而老福特没有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所以也导致了他的决策失误。

2.满足于现有成就,不愿革新

只有创新才能保持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一成不变的思想只会让商品失去原本的市场,新的市场也无法打进去。适应市场,顺应时代的发展,紧跟潮流需求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抓住消费者的眼球和心理。 福特公司为了保持自己的特色,也就是不愿多色调,选择以黑色为主。但是这也是其失败的原因。因为我们知道黑色并不是只有福特才可以使用,其他的汽车公司也可以使用。这样就是其不具有任何特色,和别的汽车没有区别。 公司决策者对自己的现状十分满意,不要求变化,只求稳定。这样的企业毕竟会走下坡路。因为我们都知道,创新是一个企业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动力,是企业立足的根本。没有创新,是必会被淘汰。 福特公司曾经创新出一种新的汽车生产方法:标准化流水线生产方式。当时,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均月收入水平也上升,用于汽车上的消费也在增长,但当时的汽车主要是靠手工生产的,成本很高。福特公司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在考虑怎样才能降低成本生产出老百姓买的起的车子,经过创新创造出了流水线生产的方式,只生产一种双开门的黑色汽车,价格也降低了很多,这种产品上市后非常受欢迎,打败了很多个汽车知名品牌,让福特一下子变成美国最大的汽车公司。福特公司自然沉醉于黑色汽车为其带来的成绩,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在别的公司忙着创新的时候,福特公司还在幻想着黑色汽车能千秋万代的统治汽车市场,因而也就错过了转型的好时期,当其意识到危机时,已经是被淘汰出一流汽车公司的名单了.

3.领导者的自我决断,不尊重团队的意见

在领导工作中,领导者可以有多种领导模式。最为关键的是要能在正确的时候选择正确的领导模式。一般,领带模式有三种,即独裁型领导、放任型领导,分享型领导。而选用哪种模式,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员工的能力等因素作出选择。独裁型领导意味着掌控一切,独断有时会导致整个决策的失误,所以更多的时候需要民主和听取大多数人的意见,适时的进行决议。 决策者不尊重团队的意见,被守旧情怀,固执己见所蒙蔽。消费者的需求决定了市场,这就要求生产者以消费者的需求为指向标,老福特面对新兴的市场的需求视而不见,而且在团队要求改革的情况下,仍然固执己见,不愿意改革,这与老福特的自身特点也是弥补可分的。老福特与同时代的商界大多数同仁之间的唯一差别,是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恪守自己的信念。他坚决奉行这些信念,对那些胆敢像“管理者”那样行事、做出决策或者没有老福特的命令就擅自行动的“助手”,无论他们多么能干,他都会予以解雇或者架空。这种恪守自己信念的做法,在创立公司的初期的确可以塑造公司与众不同的形象,但是在管理上一直坚持如此,则会导致与团队脱节,也会导致难以吸收他人意见,不利于公司作出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决策。

二.对故事的思考

1.要注意时刻以一个决策者的高度来要求自己,不能以个人喜好来影响所做的决策,时刻一大局为重,从全局出发,注重团队协作,发挥团队的作用。

2.决策要与所决策的事情紧密相关,从实际出发,从市场出发,而不能脱离所决策的事项,并且,全面考虑相关因素,综合作出权衡,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科学、利于长远发展的决策。

3.要充分利于政府的政策支持。能从大环境,大背景来看待自己公司的发展,充分利用外因发展自己。

个人与团队管理案例题(2)

竞争优势: 1、得到政府的支持. 中国最大的私营汽车制造商--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周日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18亿美元获得福特旗下品牌沃尔沃,创下中国收购海外整车资产的最高金额纪录。 该收购说明中国正成为国际汽车业的主要力量,也结束了吉利就收购沃尔沃长达近两年的谈判。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今天是吉利历史上一块里程碑。”并表示,沃尔沃将仍继续保留在瑞典的管理团队。 对于中国汽车制造商来说,这样的交易在几年前几乎不可想象。吉利2009年的营收预测只有沃尔沃的16%,员工也只有後者的一半。 此宗交易显露出行业中较为落後企业可以在金融危机下寻找到千载难逢的机遇。此前,规模较小的荷兰跑车制造商Spyker 在1月也与通用汽车签署收购协议,完成了购买通用旗下萨博品牌的交易。 吉利表示,收购沃尔沃的资金已落实到位,尽管也可能需要欧洲投资银行的贷款。 在被问及吉利计划保留欧洲生产线时,李书福表示,靠近主要供应中心对沃尔沃而言很重要。他同时表示,沃尔沃目前在哥德堡和比利时的两家工厂会长期保存。 之前对收购协议颇有微词的沃尔沃工会现在也表示支持该收购。 吉利控股已经计划在北京基地年产30万辆沃尔沃系列整车,与目前沃尔沃的海外产量相同。 同之前腾中收购悍马未遂案不同的是,此次吉利-沃尔沃收购案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2、就目前达成的协议看,吉利以18亿美元的代价,获得了沃尔沃100%的股权,抛开未来的运营不论,在资产负债表层面,吉利付出的18亿的成本绝对物有所值:沃尔沃轿车目前净资产评估值超过15亿美元,吉利获得的不仅有沃尔沃轿车的9个系列产品、3个最新平台的知识产权,接近60万辆产能、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以及2000多个全球网络及相关的人才和重要的供应商体系,4000名高素质研发人才队伍与体系能力,卓越的低碳和能满足欧6和欧7排放法规的10款整车和3款发动机,接近60万辆生产能力的自动化较高的生产线,这包含了沃尔沃轿车相关的知识产权。能够将这些优点集于一身的高端汽车品牌,唯有沃尔沃,就其在中国市场的认同度而言,2009年暴增80%的销量已经给其未来投下了赞成票。这个收购,很显然,可以大大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定位,改变中国汽车产业的低端现象上都极具意义和想象空间,将大大改变中国汽车产业目前低层次竞争,甚至假竞争的格局。 竞争劣势 当然,对于一个海外并购而言,签约仅仅是万里长城的第一步,对于李书福而言,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在海外并购的历史上,不乏那些运筹和设计都极其完美,但因为整合失败而导致全局皆输的案例。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商业文化的冲突,市场禀赋的差异,海外法规(特别是劳工)限制的严苛,乃至于中国式管理的嫁接,都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现在来看,在签约之后,李书福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其一,庞大的运营成本,这在目前已经成为攸关并购的头等大事,沃尔沃复活的关键是补充流动资金,饱受估计应该在15亿美金左右,李书福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融资方案无需担心,但考虑到2009年吉利的全部收入不过50多亿人民币,无法不令外界担忧资金链的持续性;其二,核心技术的处理方案,沃尔沃轿车即使下嫁福特之时,其核心技术并未完全转让,目前的协议并没有告诉我们,核心技术是如何处理的,如果吉利拿不到核心技术,这个收购亦要大打折扣;其三,国际化的运营团队如何流畅运转,吉利收购完成后,在组建国际化的董事会之后,保留了原有的运营团队,这是确保沃尔沃高端和贵族血统的必要选择,但如何运作,难题多多;其四,国产化的问题,对于沃尔沃而言,与其说其选择了李书福,不如说其选择的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唯有中国市场才可以救沃尔沃,而如何尽快使得沃尔沃国产化,这是其扭亏为盈的关键。2009年,沃尔沃轿车亏损依然高达6.53亿美元,全球销量减少了10%,但在中国市场却劲增80%。 机会和威胁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对于吉利收购沃尔沃,成了国人争论的热点,赞扬者有之,担忧者更是大有人在。特别是在3月28日签约之后,笔者注意到很多人都提到了吉利在未来即将遇到的挑战:包括,如何使沃尔沃扭亏为盈,如何处理好与强大的工会之间的关系,如何筹措运营资金,如何分享沃尔沃的核心技术,乃至于如何实现国产化,等等。这些担忧,应该说,有些属于大多数跨国并购都需要面对的挑战和问题,比如,文化的融合,法律的冲突,而有些属于吉利收购沃尔沃的独特问题,如巨额的养老金缺口,负债和运营资金,以及复杂的核心技术处理协议。 但是,就吉利收购沃尔沃本身而言,我认为媒体和有些专家显然过于悲观和夸大挑战,这么一起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里程(参数 )碑意义的海外收购,其对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和基因改造,以致于提升在世界汽车产业版图中的地位,都具有非凡的意义。诚然,任何一起跨国并购,都具有种种不可预测的风险,导致海外并购成为“刀尖上的游戏”,成少败多。但就吉利收购沃尔沃的个案而言,认为成功和机遇远远大于面临的挑战。

 案例六:

 小刘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是计算机应用,找工作时他没有仔细考虑自己所学的专业,大学毕业后就来到深圳打工。他先在一家公司研发部任软件工程师,可是不久他就被派到管理部做MIS(信息系统管理),现在是总经理助理。毕业后短短两年里他经过了几次职位调动,然而他发现自己现在对哪一行都不是十分精通,面对这种情况,他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才能不使自己和亲人失望。

 知识点:

 l 自我发展规划

 l SWOT分析法

 l 计划的相关性

 l SMART目标

 案例七:

 小吴今年23岁,一个月前他进入一家公司,在销售部门做业务员,进入公司后,小吴给自己制定了宏伟的目标:23?24岁,努力工作,多和同行中的精英探讨工作经验;经常与客户和朋友联系,拓展人际关系,增强应酬能力;参加推销培训班;看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部分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参加成人高考。 24?26岁,参加李阳英语培训班,寻找机会与外国人交流,提高英语口语水平;进入外企,学习先进管理模式,参加公司的培训;实行每天看书一小时计划,看完《疯狂英语》、《国际商法》、《当代营销》,拿到本科文凭。 26?28岁,参加营销经理和电子商务师的培训。 28---33岁,攻读工商管理硕士课程。

 知识点:

 l 目标的分类

 l 分析方法

 l SMART原则

 l CLOB学习周期

 案例八:

 本田宗一郎被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管理者。在他的管理经历中,有一件事让他终身难忘。有一次,来自美国的技术骨干罗伯特来找本田,当时本田正在自己的办公室休息。罗伯特高兴地把花费了一年心血设计出来的新车型拿来给本田看:?总经理您看,这个车型太棒了,上市后绝对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罗伯特看了看本田,话还没说完就收起了图纸。此时正在闭目养神的本田觉得不对劲,急忙抬起头叫了声罗伯特,可是罗伯特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总经理办公室。

 第二天,本田为了弄清事情原委亲自邀请罗伯特喝茶。罗伯特见到本田后第一句话就是:?尊敬的总经理阁下,我已经买了返回美国的机票,谢谢您这两年对我的照顾。?啊?这是为什么?罗伯特看着本田的满脸真诚,便坦言相告:?我离开您的原因是由于您没有自始至终听我讲话。就在我拿出我的设计前,我提到这个车型的设计很棒,而且还提到车型的.上市前景。我是以它为荣的,但是您当时却没有任何反应,而且还低着头闭着眼睛在休息,我于是就改变主意了!?

 后来,罗伯特拿着自己的设计到了福特汽车公司,福特公司决定投产这个新车型。新车上市给本田公司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知识点:

 l 沟通的方式方法

 l 沟通障碍

 l 倾听的注意事项

 案例九:

 小孙是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最近他准备举办一个培训班,需要从各个车间抽调员工参加,为了争取车间的支持,他到各车间里去说服车间主任。第一位车间主任是他师兄,见面后小孙上去就是一拳,?我告诉你啊,下礼拜给我派两个人参加培训班,如若不派,从今晚开始我就到你家吃、到你家住、到你家闹去!你派不派人?旁观者皆大乐,车间主任哭笑不得,赶快答应。第二位车间主任是他师傅,他换了个说法,?师傅,您不能把我扶上墙之后就撤梯子,您一定得帮我这个忙,派俩人在下周参加培训班,帮我圆上这个场?,师傅只好同意。第三四五六车间均随机应变取得了各位主任的支持,第七个部门是设计科室,?张工,这是今年上半年职工培训计划,您看看,第四次课还得麻烦您上?,张工表示坚决支持,?这第一次还得您派俩人参加,您看派谁去?张工也答应了并当场定下人选。小孙顺利地获得了各车间的支持。

 知识点:

 l 口头语言沟通的技巧

 l 肢体语言沟通

 l 副语言沟通

 案例十:

 某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业务进展不顺利,为降低成本,公司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实行机构调整,同时要进行裁员。为了保证裁员工作的顺利进行,使离开的人员能理解此次裁员工作的必要性,公司采取了积极的沟通方式?在公司的内部网络上发布?员工通讯?,提前三个月把公司的改革信息循序渐进地传递给公司员工。

 公司油品业务部门是公司雇佣员工人数最多的部门,约占总员工人数的70%,油品部门任何的变动对整个公司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从开始显露裁员苗头到真正实施历时3个月,这期间消息的发布大部分由油品部董事兼行政管理官员以第一人称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的方式来进行,其中该跨国公司董事会主席和油品业务首席执行官分别发布改革的好处和裁员的信息。

 当裁员的举措日趋明朗后,公司行政管理的网站开通,其中有一个?公开论坛?,在这个论坛上任何员工都能以匿名的方式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论坛开通半个月后即正式实施裁员的半个月前,由公共事务部针对员工提出的和以后可能提出的疑问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在论坛上发表。

 半个月后,由各部门经理单独与每位员工见面,通知各个人的去留安排。同时,公司成立转职中心,为员工提供心理辅导和再就业技能的培训服务,并备有电话、电脑和复印设备,供员工准备应聘时使用。公司派专人开始与其他外资公司和猎头公司联系,协助员工寻找新的工作,转职中心持续工作2个月后才关闭。公司的这些举措赢得了被裁掉的员工的认可,他们都对公司的行为表示理解。

 知识点:

 l 沟通的重要性

 l 口同沟通的方式

 l 沟通的形式

 l 沟通五要素

更多《个人与团队管理》相关试题推荐:

文章标签: # 沃尔沃 # 吉利 # 公司